【资料图】
南都讯 “招商引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要做到和优秀企业的双向奔赴,不仅要从传统的政策优惠上加码,还要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各地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高效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今年两会期间,珠海市政协常委、珠海市英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剑英建议充分发挥珠海优势,多渠道发力,吸引大湾区优质企业落户珠海,进一步推动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剑英
当前,珠海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自贸片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四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为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珠海重磅发布落实“产业第一”的“1+5+3”系列政策文件。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头戏,各区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兴产业、强赋能、促创新、引人才、高奖补等政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比较,珠海在营商环境、龙头效应、人才聚集等方面未构成明显优势。
陈剑英提出,招商引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要做到和优秀企业的“双向奔赴”,不仅要从传统的政策优惠上加码,还要从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各地要素保障、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高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与产业招商的重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苏州等)相比,珠海的营商环境并未形成明显的优势,政府的优惠政策是有限的,而营商理念的叠加和提升是无限的。”陈剑英提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安商、稳商”的工作举措。
他说,在招商、安商到稳商的全链条工作中,充分发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制度优势和区位红利,进行联合招商工作,协同合作精准引入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构建大招商格局。在安商稳商阶段,从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环节和区域的优势进行匹配分布,做到全程跟踪、动态服务,打好“引进来、留得住”的招、安、稳组合拳。
港珠澳大桥链接三地,这是珠海的优势之一。然而,港澳和内地的法规有所不同,导致融合进程缓慢。陈剑英建议珠海派出香港招商工作专班团队经港珠澳大桥赴港开展“地毯式”精准招商,全方位推进高层次、质量优的香港企业落户珠海,逐步将珠海打造成港企投资大湾区的理想之地。同时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规则对接,主动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场景等领域探索,争取构建具备创新性的规则制度生态。
目前,珠海正在积极构建的全新5.0产业新空间生态体系,可充分解决产业空间不足的“卡脖子”问题。陈剑英提出,建议招商宣传工作不仅限于产业招商的重点城市,加大力度融合互联网招商手段和高效线下服务,同时加强与各省市驻珠机构的联系,充分用好宣传渠道,展示具有珠海特色的对外招商“亮丽名片”。
采写:南都珠海两会报道组 记者李洁琼